不可发布违法信息,一旦发现永久封号,欢迎向我们举报!
百科|常识分享
分享各种百科|日常
17百科网 >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> 综合信息 >  基金一片绿,不如投资奢侈品? 90后新基民“踩坑”启示录:基金赚钱我不赚钱,长期持有错了吗?


          

基金一片绿,不如投资奢侈品? 90后新基民“踩坑”启示录:基金赚钱我不赚钱,长期持有错了吗?

发布时间:2024-09-16 13:40:00  来源: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:1298961161@qq.com删除  浏览:   【】【】【

基金一片绿,不如投资奢侈品? 90后新基民“踩坑”启示录:基金赚钱我不赚钱,长期持有错了吗? 

基金一片绿,不如投资奢侈品?

大家好,我是原物君,今天是周四的奢侈品栏目。

一直以来我们分享了很多奢侈品相关的「品牌科普 + 值得买」,也是想让大家从文化历史、设计美学和工艺质量这三个维度,多方面考虑挑到合适自己的奢侈品。

而这两年因为各种原因,很多奢侈品似乎都表现出很好的保值甚至增值的效果。

甚至有平台推出了所谓「年度十大理财包」的榜单,更是让一些同学产生一种「挣钱不靠买基金,居然靠买包?」的感觉。

一定要看的「小提示」

图中价格仅限参考,过往涨幅真的不代表未来会继续涨

图片来源:考拉

大家或许一直也有一个疑问,奢侈品这么贵,还年年涨价,那是不是「只要买了奢侈品就能保值」?

我有没有必要在挑选奢侈品的时候把「保值性」考虑进去?

而对于初入社会,尤其是刚开始积累个人财富的年轻人们,是否可以把「奢侈品」和「投资增值」挂钩,作为自己挖到的第一桶金?

今天我就来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「奢侈品是否保值」这个问题。

奢侈品是什么?

在讨论奢侈品是否能保值之前,我们得先了解一下,什么才称得上奢侈品。

广义上来说,奢侈品是随着收入越高,需求量也越高的商品,但是价格上涨过多后就会放弃购买,并不会像柴米油盐这些日常生活必需品一样,即使涨价了也得买,毕竟包可以不买,饭必须吃。

狭义上来说,奢侈品就是在广义定义的基础上,介于功能性产品和艺术品之间的商品。

BOUCHERON Yellow Gold and Citrine Serpent Boheme Drop Earrings

图源:harrods.com

我们既购买了奢侈品昂贵的功能性服务,又享受了奢侈品提供的审美体验,还有附带被满足的情感价值、身份认同等价值的需求。

这么看来,其实符合定义的奢侈品范围就很广了,可以具体到一个包、一块珠宝、一张大师椅,甚至是最近各大奢侈品牌都加入战场的 NFT 艺术品。

LOUIS THE GAME

图源:SHOWstudio

LV 在 Louis Vuitton 先生诞辰 200 周年推出的免费手游,隐藏了 30 张赠送的 NFT 卡牌

其中包括艺术家 Mike Winkelmann 的作品,其 NFT 作品「第一个 5000 天」被拍出 7000万美元高价

总得来说,奢侈品就是「不是非得买的高级消费品」,能给到消费它的人一份独属且有针对性的满足感,也会随着越高的需求和标准,变得更加稀少和昂贵。

保值保的是什么?

知道了什么是奢侈品后,我还得啰嗦一下什么是「保值」。

「保值」其实「保」的是「原有的价值」,我们可以通过两个衡量标准来看。

长时间内是否跟得上通货膨胀;

保值率。商品使用一段时间后,卖出价格与购入价格的比值,保值率越高说明价值相对跌得没那么狠。

Graff Eternal Twins

D 色无瑕祖母绿切割钻石

图源:katerinaperez.com

鉴于奢侈品的范围实在太大,让我一篇说完也实在够呛。

所以今天我们说的奢侈品,主要以你们比较熟悉,而且购买频率较高的「时尚类奢侈品」为主。

现在我们就进入正题啦,看看我们「斥巨资」买的心头好们,究竟保不保值。

只要是大牌都保值?

想当初未谙世事的我,看到包包衣服上,那些一眼就能识别的老花和 logo,都会想当然觉得是好东西,肯定特别值钱,咬咬牙入手还不太舍得用。

生活总能拐弯抹角让我懂事,看着自己当初上万块入手、如今寄卖价不到 1k 的 GUCCI 包包,方如梦初醒,这保值率也忒低了吧?

再后来开始逛 vintage 店,看到同样是大 logo 的包,二手价格还是贵得扎眼,才知道同是奢侈品,彼此的命运也是千差万别。

图源:giphy

这会我才深刻认识到,买奢侈品光买个 logo,不代表就能保值!

本着理性消费(不想再花冤枉钱)的原则,做了不少功课。

发现业界公认的「高保值率奢侈品品牌」基本说的都是这几位:Hermes、Tiffany.Co、Rolex。

这几个品牌大家也都大概了解,基本是处于时尚奢侈品领域里的终极 boss 级别了,大部分人的印象都是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」。

我简单总结了一下,这些高保值率的品牌,基本都有几个特点:

超百年的品牌历史

顶级的做工和品质

有好几个传奇故事加持点缀

超过 3 个百年来难以被超越的经典产品

像爱马仕这样处于金字塔顶尖的奢侈品牌,除了一包难求的 Birkin 保值率只升不降外,他家像艺术品一样的丝巾也很抗跌。

品相好的丝巾打个 9 折也能出手,相比 Dior 丝巾出手至少 6 折起的待遇,保值率也算站得稳了。

就连保值率一向极低的鞋子,他家的 Oran 二手 9.8 新 8.9 折也卖得出。

Instagram@valerie.kei

虽说他家整体产品线的保值率都相对客观,但也有不少冷门单品标价低也无人问津,所以即便处于王者地位的奢侈品品牌,也不是所有产品都百分百保值的。

而像 Tiffany 和 Rolex 这种,除了极稀少、二手价格一直在涨的王炸单品,比如 Tiffany Keys 和劳力士的绿水鬼外,大部分二手市场 9 成新的 5-6 折倒是也能拿下。

虽然看着是打了半折,但因为价格基数本来就很高,折后价格在二手市场里也是数一数二的贵了,甚至能顶许多奢侈品品牌的新品,相比你手上¥200 买来只能 ¥30 卖出的银项链,保值率还是非常可观的。

Instagram@beltrulux

再往下看,「咬咬牙」就能买到的奢侈品品牌像是近两年涨价势头超猛的 LV、Chanel,其实在二手市场的表现也不是一直那么喜人。

LV 的高保值率包款像是 nano speedy、vivian 这些就不多说了,像 Papillon 和一些拼皮托特包等 ,这两年二手市场的表现就非常一般,9k+ 买来,能卖出 2k 就不错了,更不用说 Brea 包型,到现在属于「只要二手就亏钱」的状态。

处于这个梯队的奢侈品品牌,比较好的能 4-6 折出售,但许多都在 2-3 折徘徊,再不济的连 1 折都不到。

LV Alma

中古参考价¥3.7k-9k/因材质颜色和成色不同

原价¥1.1w-1.7w

图源:eu.louisvuitton.com

再往中奢轻奢看一看,那就更不用多说了。

像 GUCCI、COACH 这样奢侈品品牌在二手市场普遍不被看好,偶尔有一两款经典爆品(像 GUCCI 的竹节包)能成为中古市场的保值特例,也跟他家一直走复古摩登的风格且这只包的历史相对久远有关,几乎算是个例了。

Gucci Bamboo 1947 竹节包

Instagram@gucci

刚简单给大家列举了从一、二、三级梯队的奢侈品品牌,大家应该能发现,「奢侈品保值」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,影响因素太多了。

既有全线出彩的品牌,也有独自耀眼的单品,甚至还和当年的明星带货、消费者自己的使用频率和保养程度有关。

所以,与其纠结「保值多少」这个不可控的问题,还不如调整个人的保值预期,想明白对自己来说「究竟什么才是值」就好了。

是好看好用就行,还是背腻了转手卖出别跌得太狠就行?

怕你们自己想来想去拿捏不准,接下来就给你们几点建议。

如何合理调整「奢侈品保值预期」?

中古包这两年的热度非常之高,闲鱼X书随便刷都有相关信息钻进眼睛里。

我的建议就一个:冷静下来想想,这些火爆单品是否贴合自己的需要,是否真的符合自己的保值预期。

实话说,想明白了就能避免成为被那波收割的韭菜哈。

图源:giphy

方便大家有个概念,我大体把这些奢侈单品归了两类——「买到就赚到」和「转眼就血亏」。

「买到就赚到」

「买到就赚到」的类型,就是那些珍稀限量版,还有万年常青的经典款了。

这种奢侈品既能代表品牌形象、品牌价值,还有超高美学工艺标准的单品,基本是跑得赢通胀、抗得起二手的估价。

因为价高又限量,基本是把大部分人拦在了门外,而真正有购买需求的人,大概率也不会太考虑这些奢侈品的实用性。

像 Lana Marks Cleopatra 这样绝无仅有的晚宴包,尽管你保值能力 Max,但作为没啥大晚宴要参加的普通老百姓我本人,也只能说「倒是也没必要哈 」。

Lana Marks Cleopatra Clutch

参考价格:40w 美金

图源:townandcountrymag.com

「转眼就血亏」

至于「转眼就血亏」的类型,就是那些 xx 节限定单品、当季潮流单品,基本是那些「刷屏」到感觉不入手就走宝的类型。

这样的单品虽然火起来也有点难买,但也不至于一只都看不到,3w 以内基本都能买到比较好的奢侈品了,相对来说亲和力高一点。

虽说保值率相对不太高,像这两年热度不减的 BV 云朵包,1.2W+ 的价格,同款二手 9.8 新半价就有,emmm,虽然感觉有点不是滋味,但确实好搭好用,平常通勤逛街拎着也很出彩,利用率大大的有。

图源:madisonavenuespy.com

相比用了不到一季就要淘汰的「快时尚单品」,奢侈品总体的设计理念都比较超前,而且质量也比较实在,在不考虑「超高保值率」这一点,对于还想享受「不一样的快乐」的我来说,还算蛮符合我对贵价奢侈品的要求的,这样看来倒也不会觉得不值。

所以说,不管是「保值率相对较高」vs「保值率相对较低」的奢侈单品,都有其相应可取之处,最火最贵的并不一定适合自己,关键问题是自己想要的是什么。

如果觉得好看,愿意为设计和潮流买单,那即使保值率低一点也无所谓,毕竟买了是为了用的,不是为了转手卖高价的;

如果就想当投资品,那我建议大家不如优先考虑定投或买基金,比包这种靠谱多了。

实在不行,就老老实实研究什么样的奢侈品相对保值,尽量减少出错率,大家想看的话,我也可以单独出一期给大家扒一扒。

对于购买奢侈品,我想说的是

说到这里,也能发现奢侈品大概就那么回事,但好像又不仅仅是这么回事,大部分人都说不清楚。

所以,我也想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些年自己对于奢侈品的一些感受。

Liberty London 橱窗设计

图源:sandergree.com

奢侈品整体给我的印象,既有上面说到的「对品质的执着+超前的审美理念」,让我知道什么是「更好」。

还有在使用这些奢侈品的过程中,它们给到了我许多私密的情感体验。

就像小时候陪妈妈买的包,长大后,我会接着用;又或者是一张小时候觉得老土的红木太师椅,几次搬家都没舍得丢。

我也大概能明白,为什么珠宝会被作为传家宝,还有经过缝补修改,又会留给女儿的古董婚纱,这里面既有奢侈品本身能经历岁月磨损的价值,更因为有一份难得的情感回忆吧。

Vintage 婚纱

图源:Praise Wedding

但是购买奢侈品,并不建议大家超过自己的经济能力范围,而是要想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。

尤其是刚工作的年轻女孩,很容易会被迷了眼或者掉入了「投资自己」的陷阱。

我们之前也推过一些觉得比较好的奢侈品,也并不是鼓励大家盲目去购买,而是希望给大家一定的选择。

总而言之,要想清楚自己的真实需求和经济实力。

最后简单点个题吧。

说到底,影响「奢侈品是否保值」的因素非常多,既有品牌的定位、对应的产品款式,是否持续拥有热度,还包括存世量,甚至还要考虑到整个大的经济环境。

除了品牌和产品本身自带的价值外,还要考虑到我们从什么渠道购买,保养情况,以及从什么渠道转手等多方面因素。

图源:KULALA 著名中古店

并不是所有奢侈品都保值,而真正做到超高保值率的也不多,所以说用「奢侈品」作为投资品来说,风险和不可控性都比较高,更适合有专业知识背景、资金底气够足的施主来玩。

而对于刚踏入社会的小年轻,只想买个漂亮心头好的施主,我是真不建议把奢侈品作为第一优先的投资手段。

大家购买的时候可以把保值性考虑在内,但也不要太迷信。

当然,想尽可能减少出错率,知道「如何买到相对保值的奢侈品」的话,记得评论区告诉我~

图源:ellison

发布于:北京


90后新基民“踩坑”启示录:基金赚钱我不赚钱,长期持有错了吗?

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沁 “基金怎么买更赚钱?”

以此在网络中搜索,答案可以从沃伦·巴菲特、查理·芒格讲到彼得·林奇、托马斯·卡恩,也可能会落到公募基金经理或某基金大V。

谁也不能给出标准答案。

过去一年,很多基金投资三年以内的“90后”新基民受此困扰,在一轮一轮的市场波动中挣扎着、怀疑着、坚定着、迷茫着。

在他们身上,过于关注短期盈亏、频繁交易、跟风追涨、追逐爆款基金或热门行业基金、不关注基金投资领域的变化、预期过高等等,喜喜悲悲往往就发生在日常。他们也常常认真学习投资知识,反思过往,总结经验。成功可能没有标准答案,但“失败”通常有迹可循。

长期持有一定会赚钱

“基金长期持有一定会赚钱,我想不出亏损的可能性。”这是93年生人的王新宇的基金投资哲学。

作为一个入场三年的“新基民”,王新宇过去一年的战果如下:投资总金额4万6千元,持有收益亏损4千元。在王新宇的认知中,这个结果谈不上好,也算不得多坏,毕竟周围的人都在亏钱。

王新宇是从2019年初开始买基金的。尽管当时的公募市场规模不足14万亿(2019年底规模达14.3万亿),但“炒股不如买基金”的观念已开始在市场中渗透。王新宇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些多元化的投资,听周围同事谈起,跟着一个微信公众号买基金可以赚钱,王新宇便心动了:多元化投资不如从买基金开始。

说做就做,王新宇决定拿出两万块钱跟着那个公众号学买基金,公众号推荐哪只基金,他就买哪只,每次买入的金额保持在两千元以内。几个月后,公众号被关停了。尽管觉得意外,王新宇还是选择继续持有那些买过的基金。

“主要我想不到任何需要卖出的理由,而且基金不是要长期持有么?所以我也很少看收益情况。”

公众号关停后,王新宇对基金的选择更加随意起来:某平台上有人说哪只基金好,买;朋友推荐的基金,买;听说指数型基金赚钱,买……某次,有朋友提起某只基金收益不错,王新宇便立即打算入手。即使基金净值处于高点也没关系,先占个坑再说。

基金买入后,王新宇几乎不会对其进行任何操作。因此,在他的基金持仓中,至今仍保留着不少三年前买入的基金。这也让他错失了一些赚钱或者止损的机会。

2020年,王新宇申购了不少海外互联网相关的基金,收益很快翻至2万元。出于长期持有的心态,王新宇并未卖出,而是选择“再等等”。一年后,受监管政策影响,海外互联网相关的基金大跌,原本的2万块收益在王新宇的账户中走了一圈就消失不见了。

“2020年我想的是怎么一开始不多买点互联网,现在想的是当初不买那么多互联网就好了。”王新宇说。

海外互联网基金的前车之鉴让王新宇意识到,基金所投资的领域还是要关注的,如果发生变化,应该对投资做出相应变化。

2021年7月,王新宇卖出了手头赚钱的部分基金,基金总金额由6万元减至4万元。2021年底,王新宇的基金亏损金额为4千元。

在被问及2021年基金亏损的原因时,他几乎脱口而出:“就是因为互联网嘛!”

新的一年,王新宇仍坚持长期持有基金的想法,遇到大跌可以适当加仓,但减少操作长期持有才是关键。“长期持有一定会赚钱的。”他想。

公号不动,我不动

“大盘震荡,可加仓。”

下午2点半,92年出生的姜妍准时收到了某微信公众号的推送,收到指令后,立即执行。在过去的三年里,这种情境在姜妍的生活中不断上演。

2021年12月31日,姜妍的基金账户总金额为1万5千元,亏损金额1千元。“我最赚钱的时候也不过几百元。”姜妍小声嘟囔着。

2019年的一天,姜妍无意中看到一本名为《定投十年财务自由》的书,想要实现财务自由的雷达立刻启动了。当时白酒板块正火热,板块估值修复后迎来结构性繁荣,市场持续向好。姜妍不会炒股,便选择了买白酒基金。

选基金是个技术活儿,姜妍不想花时间和精力在上面,便从知乎上搜寻相关回答比较好的人,顺势关注了他的微信公众号。微信公众号也比较给力,每天下午两点半准时更新,买不买,买什么,加仓还是减仓都标注得明明白白。最初,姜妍只投入两千块钱小试牛刀,发觉收益不错后,就把投入金额增加到了8千块钱,2021年增至1万5千元左右。

不止如此,姜妍坚信“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”的道理,保持仓位分散,一通操作后,账户中的基金数量增至20多只:传媒、军工、消费、白酒、互联网、建筑……不同板块应有尽有。同时,市场中出现的基金类型也几乎囊括其中:指数型基金、股票型基金、债券型基金、QDII……

“我只知道指数基金、股票基金和债基。LOF、QDII是啥?我是跟着公众号买的。”姜妍说。

也不怪姜妍不了解。2021年,基金行业出现了不少名目繁多的品种:公募Reits、FOF-LOF、MSCIETF、双创50ETF……连此前一度沉寂的FOF基金也在这一年迎来快速增长。不少投资者纷纷以“尝鲜”的心态跟风购入,未予细究。

不过,2021年下半年开始,姜妍对“闭眼无脑买”的状态有些厌烦,陆续在基金投资中加入自己的判断:特别不了解的行业不买;已重仓的行业不买。同时,她对基金的操作频率也随之减少,觉得公众号的推送有道理便操作,无法说服自己的便按兵不动。

复盘2021年,姜妍认为,市场大盘整体不好是自己基金亏损的主要原因。不过她也觉得持仓过于分散也是亏损原因之一。当然,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。因此,2022年她打算开始学习相关的基金知识,建立起自己的基金投资逻辑。

有趣的是,2021年底,姜妍发现,公众号作者的投资也在亏损,亏损数额达上万元。

“我觉得这个人可能不太行。但我不知道该怎么买,你有可推荐的公众号么?”

搏一搏,单车变摩托

与王新宇和姜妍相比,98年生人许楠简直是个冒险家。2021年底,许楠的基金投资总金额为1千元,亏损300元。

“我的基金全都是超高风险的,‘人菜瘾大’说的就是我。反正也没投多少钱,搏一搏,说不定单车变摩托。”许楠自嘲道。

2020年,许楠发觉买基金已经成为朋友们的重要谈资。这一年,公募市场增长彷佛按下了加速键,2020年底规模已增至20.16万亿。投资年限在1年以内的新基民占比32.04%。3个月后,这一数字提升至41.96%(数据源自《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》)。

眼看周围讨论基金的人越来越多,许楠不甘落后,申购了自己的第一只基金。

许楠的工作与基金行业联系密切,相应地,对基金的了解也比较多。因此在挑选基金时,她充分分析了基金公司的规模、基金的规模以及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等诸多因素,最终选择了一家大型公募公司中规模大、收益排名靠前的基金。“那会儿以为自己对基金知识很了解,挑了半天,发现自己是精准地在高点买入。所以尽管后续板块大涨,我也没赚多少钱,也就一杯奶茶的收益。”

除了精心挑选基金,许楠还喜欢通过频繁操作来“炫技”。2021年某段时间,煤炭钢铁板块大涨,许楠便在5天内快进快出,赚取了一小波收益。这种短线操作的正向收益让许楠颇有成就感,在往后的时间里,又做了不少类似的尝试。总之,哪里板块火热,哪里就有许楠操作的身影。

同期,许楠也注意到,基金公司的产品营销正以直播、短视频、脱口秀甚至漫画的形式出现在生活中。泡论坛、看直播成为许楠和朋友们的日常。“我们也不是谁的直播都看,碰到明星基金经理或者自己持有产品的基金经理才看。碰到亏钱的时候,还会在评论里面喊他们还钱。”

每每这种时候,许楠便会收到老基民朋友的调侃:“太沉不住气了,这算啥,你们这些新人都没经历过熊市净值腰斩的情况。”

许楠觉得朋友说的有道理,便加大了对基金的投资力度,将金额由1千元增至4千元,申购的基金数量也由几只变为十几只,覆盖各个热门板块及基金类型。

正当许楠准备在市场大展拳脚之时,忽然遇到急需用钱的事情,斟酌再三,他卖出了大部分基金,账户中只留下1千元用于投资。这件事情让许楠长了记性:千万不要把钱全部投进市场中。

回顾过去一年的投资经历,许楠认为自己踩了不少雷:把基金当股票操作、对自己盲目自信、持仓不够集中、将保障基本生活的钱拿来做投资……

2022年,许楠打算减少持有的基金数量,集中行业,立志在基金投资市场中闯出一番天地。

年轻基民的烦恼

尽管王新宇不看重短期的亏损,但他想不明白:“基金不就是应该长期持有么?可是,持有到何时才能赚钱?”

姜妍也疑惑:“买20多只基金有什么问题?投资不就是应该分散风险么?”“买基金抄作业错了吗?”许楠的苦恼更多来自对自我的质疑:“我了解那么多的基金知识,怎么到了实际应用的时候,收益还不如那些基金小白?”

是市场不好吗?

2021年,上证指数、深证成指、创业板指全年分别上涨4.8%、2.67%、12%,均连涨三年。然而,很多基民都在喊着“亏钱了”。这一年,新能源、医药等板块涨幅居前,军工、白酒等板块跌幅居前。之前在2020年买白酒主题基金的投资者,赚得盆满钵满,在2021年就可能损失惨重;在2021年抱团新能源基金的投资者可能收益颇丰,在2022年年初就许愿“回本”。A股结构性行情的调整往往来得突然而剧烈,年轻的新基民们还需要时间和学习更多的适合自己的经验来适应。

与三位“90”后新基民不同,像许楠朋友那样的老基民淡定许多。他们深知市场震荡下基金出现短暂回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。或按兵不动长期持有,或根据原有的节奏保持定投,或凭经验抓住时机止盈止损。

事实证明,老基民的投资理念为他们降低了不少损失。《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》显示,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,盈利人数占比、平均收益率与年龄段呈正相关,30岁以下投资者平均收益率不到3%,盈利人数占比不到50%;而60岁以上投资者平均收益率达到19.05%,盈利人数占比达到60.42%。

此前,蚂蚁财富联合多家机构举办的“一年一度投教大会”中分享的数据也显示,投资者不理性的理财行为,可能“磨损”掉近一半的收益率。

据2021年11月末的数据,中国公募市场规模已突破25万亿。在这样的增长背后,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魔咒,不知何时能打破?新的一年,新基民们能赚到钱吗?

(应受访者要求,王新宇、姜妍、许楠均为化名。)

发布于:北京[db:内容]?

热门阅读排行
© 17百科网